“杭州木雕当下须解决创新传承困局”
木雕艺人指出,杭州木雕设计和技法都很独特,如果发展不起来那将是中国工艺的重大损失
■收藏周刊记者陈福香
1957年,著名杭州木雕艺术家张鉴轩、陈舜羌创作的圆雕蟹篓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一时技惊四座,杭州木雕被国门之外的很多人所认知。
但作为传统的手工艺术,杭州木雕也一样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近日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扶持,让杭州木雕的老艺人在技艺传承方面多下功夫。从事木雕行业20多年的张经理也认为,杭州木雕要抱团发展才有出路。
杭州木雕有很好的文化底蕴但缺乏创新性
辜柳希是杭州木雕的老艺人,去年刚刚获得首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早在多年前,他就担起杭州木雕技艺传承的责任,今年,他还打算将培训办得更规范。
记者了解到,到辜柳希厂里学艺的人,辜柳希都付工资,第三年的工资甚至达到1800元/月,“至少要能维持生活,不然年轻人坐不住的。”辜柳希坦承。辜柳希向记者透露,今年他将以发证的方式招收徒弟,学满三年,要拿到证书必须技艺过关。
据了解,目前杭州木雕国家级的工艺大师只有三位,很多年轻人嫌太辛苦,不能下苦功去学习,杭州木雕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
对此,张经理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杭州木雕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基础,但缺乏创新性,极少跟同行交流,没有吸收别人的优点,导致杭州木雕的发展滞后。
现有的人才大概只有
全盛时期的百分之几
随着家具装饰风格的变化,很多家庭装修以港式、西式为主,家庭装修以石膏线代替,甚少使用木雕,因而杭州木雕近年来又以摆件为主。
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陈培臣认为,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是不能避免的趋势,但要避免水平大规模滑坡就得做好模板。所以要做出真正的杭州木雕,关键是要有杭州木雕人才,不能出现人才断层。而现有的人才大概只有全盛时期的百分之几。陈培臣认为,人们的审美观念在转变,髹漆贴金的传统现代人不太欣赏,杭州木雕生产的时代和基础已经发生质的改变了,如果杭州木雕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生活在现代又懂得传统木雕的人负起传承和革新的重任。
陈培臣曾透露,“文革”结束后的那段时间曾经有一次大规模招收艺人,那一批有200多人,现在剩下不到15人。“现在的这些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孩子连读书都觉得辛苦,哪里能忍受学木雕这样的苦活。”
对话
辜柳希
以作品创收贴补传艺授徒
辜柳希从艺已经40多年了,他16岁就学习杭州木雕,学了几年,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出来自己做。曾经历过借钱度日的艰难时期,但他对杭州木雕有难舍的感情,所以一直坚持到今天。
收藏周刊:目前您这个级别的杭州工艺大师有多少?您认为他们作品的市场价格是否与价值相符?
辜柳希:现在我们这个级别的工艺大师只有三个。真正有功底的木雕艺人确实很少,但高价格的作品往往又是真正有功底的艺人做出来的。我认为收藏和市场是两个概念,我自己本身也会做适合市场需要的作品,而精雕细琢的精品价格就会高很多,这点收藏者也明白。对于一般的作品而言,同一个图纸,有些人两百元可以做,有些人两万元才能做,这就是技术的差别。
收藏周刊:有人认为,现在机械化、电脑化挤压了杭州木雕的生存空间,您怎么看?
辜柳希:现在确实有电动工具,国内有些木雕甚至很多是电动化的,手工雕刻的很少,使用电动工具是一个趋势。我觉得电动工具是随着人的思维去操作,不是代替手工的操作,这只能算是工具的创新。
收藏周刊:杭州木雕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本身也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的获得者,政府目前对杭州木雕有哪些政策或经济上的扶持?
辜柳希:扶持都讲了五六年了,没有拿过一分钱。我作为传承人,以前每年补贴4000元,现在是一万元,但还不够我给学徒的工资。还有对外交流,到北京、上海去做展览,也是我们自己掏钱。
张经理
产量和从业人员杭州木雕逊色于东阳木雕
收藏周刊:您是浙江东阳人,东阳木雕也自成一系,您却与杭州木雕结缘,机缘是什么?
张经理:1991年,我到杭州打工,看到杭州木雕,非常震撼。我在东阳也学过木雕,东阳木雕是平面浮雕,但杭州的金漆木雕跟东阳木雕很不一样,杭州木雕立体感很强,比较粗狂。我在杭州做了20多年木雕,现在把东阳木雕和杭州木雕相结合起来了,这种方式整个东阳都在学。收藏周刊:您在杭州发展了20多年,如何看待现在杭州木雕的产业发展?
张经理:我认为现在杭州木雕的水平仅相当于东阳木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目前东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数达到两三万人,产值以百亿元计。不管是产量还是从业人员上,杭州木雕都没法与之相比。
收藏周刊:面对这样的境况,您认为杭州木雕的出路在哪?
张经理:杭州木雕正在走东阳木雕走过的路,20多年前,东阳产业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很多人外出打工,后来产业做大了,不管是做工的还是开厂的,都能赚到钱,慢慢他们也就不愿意出来了。我认为杭州木雕要发展首先要创新,要吸收别人的优势。
应走产业化之路来养精品
收藏周刊:与国内其他木雕相比,杭州木雕竞争力在哪?
张经理:我们杭州这些做木雕的人,有点各自为战,没有抱成团,杭州木雕这个品牌就比不上其他地方。为什么杭州木雕在内名气大在外面叫不响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产业,没有产量。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以产业化来养精品,没有产业精品怎么做呢?
收藏周刊:在政府方面,对杭州木雕未来的发展是否有具体的策略?
张经理:实际上,杭州木雕具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技术基础,如果发展不起来,这是中国工艺的重大损失,因为杭州木雕从设计、技法上来讲都是很独特的流派。现在政府层面也在行动,最近刚刚成立一个特色产业服务科,就是为了帮助杭州的工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