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圣涛服饰 > 定制宝典
定制宝典
来自服装的“毒”能有多少?

      日前,又传出20款知名服装“含毒”的消息。衣食住行,以衣为先,一时之间,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担忧。

  卷入这起“含毒风波”的服装品牌包括全球20个知名时尚品牌的服装,它们被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并将其残留在产品中。此番上榜的有毒物质包括NPE(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塑化剂及芳香胺。专家表示,有毒不等于会让人中毒,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但要注意别买有异味的服装,新衣服先洗再穿。

  释疑1:毒从哪里来?

  知名品牌服装纷纷被爆有毒,这令公众十分困惑:毒从哪里来?

  “实际上,服装‘染毒’,主要源于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品。”xx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晓宁指出,纺织印染助剂和纺织染料是纺织品制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化学品,有害物质集中出现在染色和后整理等工序中。

  以NPE为例,在纺织业中都被广泛应用于印染、清洗的工序。但与此同时,NPE是全世界公认的环境激素,NPE具有持久性以及生物蓄积性。也就是说,它一旦被排入环境中,它会在环境中存在很长时间,而且它可以进入食物链,并且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殖和发育。

  “行业内大量运用NPE等化学原料,主要是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卓创资讯服装行业分析师孙立武表示,NPE是一种低价高效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于工业及消费品生产中,如果突然更换替代品,会增加企业成本。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没有规范。目前,国内外没有任何法规限制残留有NPE的产品的销售。在国内的纺织行业标准中,也没有就NPE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其他化学物质的情况和NPE类似。

  据从事服装销售的张女士透露,一件服装从衣料消费到服装制造,许多环节都有可能“含毒”,正规品牌厂家做得好一点,小服装企业和作坊为了减少本钱,把关不严,这方面的问题就多一点。

  据了解,在衣服加工过程中,从纤维加工开始,每个环节都要加很多纺织化学助剂,且用量较大,假设衣服称出来是1公斤重,要用的助剂可能有七八公斤。曾有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娘,长时间头晕眼花,最终晕倒。经检查,她的血液中含氯化苯、甲醛,经调查才发现,这都是店里的衣服带来的毒。

  据专家介绍,氯化苯和甲醛这两种有毒物质原来多用在涂料、油漆中,如今为追求美观,常常被用在衣服原料处置上,有防皱、坚持颜色艳丽等作用,有的服装可检测出二三十种有毒有害物质。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卢庆生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与服装有关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甲醛、防霉防蛀剂、杀菌剂、干洗剂和染料等。此外,服装中铬、铅、铜等金属超标也是常事,天然纤维则可能存在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残留。

  释疑2:毒性有多大?

  公开资料显示,偶氮类染料在人体内所产生的致癌芳香胺化合物可引发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肿瘤,它的中间产物苯系可引发白血病。此外,残留在服装染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积聚在肝脏、骨骼、肾、脑等部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美国研究人员在法罗群岛地区对656名1999-2000年出生的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在多个关键年龄点,测量了母亲和孩子体内全氟化合物的含量,发现当地居民血液中这种物质含量偏高,而这种物质已被证实会导致啮齿类动物免疫力下降。

  含有上述化学物质的“毒衣”真有这么毒?人们穿了会有哪些危害?

  对此,知名科普作家方玄昌(微博)表示,挥发性物质可能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危害,但需要一定的剂量才会影响健康。“你使用的手机、电脑,里面都含有毒物质,你如果去问厂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但这些物品生产出来不是用来食用的,衣服也一样。有毒不等于会让你中毒。”

  而在王晓宁看来,“毒衣”带来的危害通常都不易在短期内显现,“有机挥发物质或甲醛超标引发皮炎时会较早表现出来。但人们往往会忽视服装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药物化学专家周琢强提醒,消费者应警惕残留物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新买的服装应该先清洗再穿。不要购买有异味的纺织品,因为有发霉的味道、煤油的气味、鱼腥味、苯类的气味等异味的服装大多甲醛含量超标。而贴身衣物须避免红色、黑色等色牢度容易不符规定的产品,如有掉色现象则不能贴身穿着。

  据专家介绍,一般来说,浅色服装比深色的更环保,因为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机会较少。买衣服时,最好选没有衬里的,因为粘衬需要用胶水,尽量不买免烫衣服。针对很多老广喜欢买外贸服装,专家提醒,在购买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不要买回因为环保原因而被退货的产品。如果穿上新衣服后,出现皮肤瘙痒、情绪不安、饮食不佳等症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内容编辑:xx服装公司

 

友情链接
中国五凌所(www.50shop.com)